1)六百 《诸神的黄昏》!(求订阅~)_我的硬核音乐生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天当晚。

  作为《尼伯龙根》四部曲的最后一夜,可以说,无论是剧情,还是观众们的兴奋度与期待,都达到了一个高潮。

  戏剧,美术,光影舞美,音乐,通看下来,几乎可以说处处都是能够深追的细节。

  思想符号,文化元素。

  几乎所有观看的音乐家,在心里都能确信。

  如果这第三夜《诸神的黄昏》能够维持这个高度,那么这部歌剧,甚至可以说......

  方方面面,各种意义上的无法超越!!

  或许,根据喜好的不同,这个类型,并且如此之长的歌剧,有人喜欢有人厌烦。

  但无可否认,在艺术与美学方面,李文音做到顶了!

  只需要完整的收场,这部歌剧就绝对可以称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里程碑。

  没错!

  就连布里克都不得不承认。

  这部歌剧,甚至可以说......完全不次于《魔笛》这种史诗级别的作品!

  甚至在某些地方,超越了莫扎特的《魔笛》!

  更让布里克感觉无奈且好笑的是........

  两部作品,对于女高音歌唱家的要求都是天花板级别的难度。

  《魔笛》中《夜后咏叹调》是花腔女高音技巧难度的天花板。

  而李文音的这四部曲........

  大概是人类体能极限的天花板。

  在欧洲诸国的语言文化中,德语特殊的音阶,并不适合歌剧。

  甚至一度有很多人对德语嗤之以鼻。

  而相比,更加圆润清晰,具有节奏感的意大利语,简直是为歌剧而生,歌剧也理所当然的诞生于佛罗伦萨。

  即使是天才如莫扎特,一开始写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

  也都是意大利语。

  直到后来写了魔笛。

  《魔笛》可以说是德语歌剧的代表作之一!!

  融合了德国民间说唱剧形式,短小精干,颅内升天的《夜后咏叹调》也一度成为了经典中的经典。

  可惜,整体来说,在歌剧领域中,德语歌剧,还真的是略逊意大利语歌剧一筹。

  而时隔了这么久,德语歌剧,在李文音的手里,再次绽放出更为惊艳动人的火花。

  台下的德国音乐家们,看李文音的目光简直像是在看拯救世界的神仙。

  终于,随着乐团们的登场,李文音也来到指挥台。

  向着观众们一鞠躬,霎时间掌声与欢呼久久不停。

  本来还很矜持的音乐家们......此时已经有小半都已经被同化成了狂热的粉丝。

  不少媒体都忍不住感到心惊。

  李文音的吸粉能力,说实话,跟流量的数据比肯定不值一提。

  但恐怖就恐怖在,李文音的粉丝中.......隐藏的大佬实在是太多了!!

  可以说,虽然这次演出吸粉量可能并不多。

  甚至热度看上去都赶不上娱乐圈里一些新人发歌的热度。

  但量级却完全不一样。

  一手无法

  请收藏:https://m.bqii.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